聖母進教者之佑會 每日聖言 每日聖言Facebook 聯絡我們

15.07.2019 【覊絆】

因為我來,是為叫人脫離自己的父親,女兒脫離自己的母親,兒媳脫離自己的婆母。(瑪 10:35)

聖文德 主教、聖師 紀念
出 1:8-14,22
詠 124:1-3,4-6, 7-8
瑪 10:34-11:1

聖人於1221年誕生在義大利Viterbo附近的Bagnoregio,幼年時曾患重病,藉著方濟的祈禱而得到痊癒。年輕時在巴黎大學研讀神學,畢業後加入方濟會。先在巴黎大學擔任教授,不久就被選擔任整個修會的總會長,當時他年僅三十六歲。教宗國瑞十世提名他為Albano的樞機主教,託付他準備第二屆里昂大公會議,1274年七月十五日於該屆大公會議期間過世。
聖方濟逝世後不到五十年的時間,整個修會就已經發展成一個極為龐大的團體,弟兄人數超過三萬。由於修會內同時存在許多不同的神恩派別以及發展方向,因此這個年輕的修會團體急需建立固定的結構以及更嚴謹的制度。身為總會長的文德認為,自己特殊的使命在於將神恩性的方濟運動導入正確合宜的軌道,使方濟神恩不至因為沒有節制而氾濫成災,反而更能持續在歷史中發展茁壯。文德的努力獲致極大的成功,人們因此稱他為方濟會的「第二位創會者(會祖)」。

默想:

今天的這段經文,我們當然知道不應以字面的意思去解讀。這不是耶穌要人妻離子散,只是描寫篤信耶穌者與不信者,即使親如父子,也有可能產生互不相認的後果。這後果的形成,大有可能是出自不信一方的心硬,做成繼續被罪惡所纏繞,不得自由。

反思這段經文,覺得有一份掙扎,要決定去留的張力:一方面要盡力希望擺脫覊絆,獲得自由,另方面是留戀現況,希望不作改變。

我不禁反思,到底這些「覊絆」是什麼?首先想到的是對名利地位的留戀,這些都給了我一個舒適的生活,使我不知進取;享受處於高位,受人景仰的虛榮,做成狂妄自大,不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疾苦。繼而祈求一切順利,使這種生活可以不斷延續下去,不願吃苦,更不願犧牲,只會選擇性地去愛,第三種覊絆是嘗試去主宰自己的命運,隨自己的心願行事,看不清天主的旨意。當伯多祿諫責耶穌不要受難時,被耶穌斥責:「撒殫,退到我後面去!你是我的絆腳石,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,而是人的事。 」(瑪16:23)這種覊絆,正是我們現在不時出現在心頭的心態。


我的祈禱:

仁慈的上主,求祢讓我渴慕真正的自由,不受世物覊絆。亞孟!

 

讀經:

出谷紀 1:8-14,22
有位不認識若瑟的新王興起統治埃及。他對自己的人民說:「看,以色列子民比我們又多又強。來,我們要用智謀對付他們,免得他們繁盛起來,一遇戰爭,就去與我們的敵人聯合,攻擊我們,然後離開此地。」於是派督工管制他們,以苦役壓迫他們,叫他們給法郎建築丕通和辣默色斯兩座貯貨城。但是越壓迫他們,他們越增多和繁殖,以至埃及人都怕以色列子民。於是埃及人更嚴厲地強迫以色列子民做苦工,強迫他們作和泥做磚的苦工,田間的一切勞工,以及種種苦工,使他們的生活十分痛苦。
法郎於是訓令他的全體人民說:「凡希伯來人所生的男孩,你們應把他丟在尼羅河裏;凡是女孩,留她活著!」

聖詠124:1-3,4-6,7-8天主是強有力的救星
01. 若不是上主保祐我們,唯願以色列子民再說:
02. 若不是上主保祐我們,當世人起來攻擊我們,
03. 並向我們發洩怒火時,必會活活將我們吞食。
04. 世人的攻擊就像淹沒我們的水禍,流過我們頸項的洪波;
05. 又像洶湧澎湃的狂浪,早已將我們淹沒滅亡。
06. 請讚美上主,他沒有將我們拋棄,使我們成為他們爪牙的獵物。
07. 我們像掙脫獵人羅網的小鳥,羅網被扯破了,我們自然逃掉。
08. 我們的救助是仰賴上主的名,上天和下地都是由他所造成。

聖瑪竇福音 10:34-11:1
那時候,耶穌對他的門徒說:「你們不要以為我來,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;我來不是為帶平安,而是帶刀劍,因為我來,是為叫人脫離自己的父親,女兒脫離自己的母親,兒媳脫離自己的婆母;所以,人的仇敵,就是自己的家人。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,不配是我的;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,不配是我的。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,不配是我的。誰獲得自己的性命,必要喪失性命;誰為我的緣故,喪失了自己的性命,必要獲得性命。誰接納你們,就是接納我;誰接納我,就是接納那派遣我來的。誰接納一位先知,因他是先知,將領受先知的賞報;誰接納一位義人,因他是義人,將領受義人的賞報。誰若只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,一杯涼水喝,因他是門徒,我實在告訴你們:這人決失不了他的賞報。」
耶穌囑咐完了他的十二門徒,就從那裏去了,為在他們的城裏施教宣講。」